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广西胶合板、细木工板企业应该如何应对?
据统计,全国人造板年产量超过3亿立方米,其中胶合板产量约占70%,超过2亿立方米,胶合板生产企业超过7000家,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4家、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80家、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8家,其中中小企业占比约90%。2018年取消人造板生产许可证后,出现了一些不具备基本条件的胶合板、细木工板生产企业,一哄而起、盲目上马,一些中小型企业设备陈旧、管理混乱、粗制滥造,致使不少质量低劣的胶合板、细木工板产品流向市场,给居住环境造成了污染,对人身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。实施胶合板、细木工板生产许可证制度有助于提升人造板产品质量,推动技术创新,规范市场行为,加速行业大洗牌。
面对国家重新实施的胶合板、细木工板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,广西的中小企业正站在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上。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政策调整,确保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以下是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建议:
1. 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与追溯制度:
构建并持续优化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,确保每一道生产环节都符合标准。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,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库,每一步都做到可追踪、可记录,以增强消费者信心。实施质量官制度,定期对质量安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与考核,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,必要时可寻求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
2. 提升检测能力与标准化操作:
投资建立或升级企业内部检测实验室,确保检验设备先进、检测人员专业,定期进行方法培训与能力验证,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执行产品检测,加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,确保每批产品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,特别是严格控制甲醛释放量和TVOC,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。
3. 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:
持续探索和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,比如采用低甲醛释放的胶黏剂、优化热压工艺等,以提升产品品质,降低能耗,减少环境污染。完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,确保生产过程的标准化、精细化,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打下坚实基础。适时更新换代生产设备,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,提高生产效率。
4. 遵守产业政策,引导产业升级:
积极响应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(2024年本)》的政策导向,对于规模较小或生产工艺落后的生产线,应主动进行技术改造或转型升级,避免被列入限制或淘汰类别。对于受政策限制的企业,考虑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,例如开发单板、高端饰面板等附加值更高的产品,或是转向环保型、高性能新型木质材料的研发与生产。
5. 战略转型与市场定位:
对于确实难以满足生产许可要求的企业,应积极考虑转型或业务调整。可以通过市场调研,寻找细分市场的机会,比如开发环保型、定制化产品,或是在家具、室内装饰等领域开拓新的应用场景。同时,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,整合资源,形成协同效应,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。
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,广西的胶合板、细木工板企业不仅能够顺利应对生产许可证制度的挑战,还能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抢占先机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